详述冰川、冰帽、冰盖的典型地貌特征:

爬的更高点,也无非这样:
尽管飞机可以飞到雪山之上,除了连绵的雪山,即便小范围的航摄,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。
2、直到今天,高清卫星图像的获得与互联网共享,人类才有了更为宽广的视野:
今天,通过Google earth,
可以清楚看到家门口的斑马线了,
那么使用了数百年的冰斗、刃脊、角峰,
还是那个样子吗?
毕竟,
更宽阔的视野,形成更全面的认识。
在宽阔的垂直视野下,角峰是这样的:由三条弧边构成三角形,也就是 三角脊,周边分布着冰斗。
如下图:
在山峰的两侧,冰斗、刃脊、角峰,连成一线,构成三角脊链。
下图:喜马拉雅山脉的三角脊链
3、冰川,为什么会形成三角脊呢?
原因是由于冰川溯源侵蚀过程中,具备圆弧形的冻胀剥蚀,导致的崩塌造成的,冰斗的形成过程如下图:
对任何物体进行充分的圆弧切割,最终都会剩下弧边三角形,
如下图中间红色区域:
下图,太白山的冰斗湖:(圆弧切割的结果)
除了冰川具备弧形剥蚀形成 弧边三角脊外,
没有其他自然的力量可以模仿。
4、东部低山区有冰蚀三角脊链吗?
那还真有,
下图是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岱崮园区的三角脊链,海拔仅200m,
上文说了,风化作用模仿不了弧形剥蚀。
山体一旦经历了冰川作用的弧形剥蚀,
风化将无法改写。
冰川弧形剥蚀,是形成冰斗(漏斗状)、残弧、弧边三角脊的根本原因。
实际上,冰斗之斗,就是由残弧与三角脊圈闭组成的。
冰川既然如此强大,为什么没有把山脊彻底吃掉呢?那就是笔者发现的“ 冰斗边界定律”所能解答的问题。(新文章已经完成,敬请等待)
二、冰帽形成的流线构造(以大兴安岭为例)
国外相当多的学者研究了冰帽的标志构造--流线构造,但国内尚无人关注,《 大兴安岭冰帽群的发现及初步研究》属于首次提及,点击文末的 阅读原文可以下载。
基本理论如下:
为了深入考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大青山冰帽的流线构造,笔者曾经翻山越岭,日行20公里。
笔者考察大青山冰帽流线构造途中:
冰帽的分布情况:
大兴安岭冰帽流线构造典型特征:
三、冰盖形成的巨型流线构造(以松辽冰盖为例)
由于欧洲的 斯堪的纳维亚冰盖与北美的 劳伦泰的冰盖分布广泛,在西方科学界就冰盖的遗迹特征与形成机理,都有了完备的科学认知。
1、主要形成了巨型冰川线理与罗根冰碛理论:
2、松辽冰盖的巨型流线构造:
3、松辽冰盖软基中的荷载构造:
4、笔者考察松辽冰盖的软基荷载构造:
《 松辽冰盖的特征及形成时代研究》 即将刊出,欢迎关注。
同时,《华北冰盖地貌与冰川岩溶( Glaciokarsts)》已经完成。
德国著名地质学家,A.Schuller(舒勒)先生考察泰山冰川遗迹后著文说:
“华中与华东第四纪冰川规模很大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当然,躺在床上或站在青藏高原上东望,什么也发现不了。
蒙山之子 2020.7.15
感兴趣的朋友,可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,下载有关 大兴安岭冰帽--流线构造研究文章。
若喜欢,麻烦阁下按一下右侧的小雪花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