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时代,你被互联网平台监控着吗?
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APP过多获取用户信息也进行多次打击,但还是无法完全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上面提到的你的淘宝推荐了你在浏览器查找的商品,你的信息到底暴露了多少,后台又了解到了多少,这其中的程度我们是无法知道的。
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到你的数据来进行实时追踪分析,那么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在监控之下,你将无任何秘密可言。这种情况在当下经常发生。
3月19日,微博5.38亿用户数据在暗网出售。有用户近日发现5.38亿条微博用户信息在暗网出售,其中1.72亿条有账户基本信息,售价0.177比特币。涉及到的账号信息包括用户ID、账号发布的微博数、粉丝数、关注数、性别、地理位置等。
对此,微博安全总监罗诗尧回应表示:“泄漏的手机号是19年通过通讯录上传接口被暴力匹配的,其余公开信息都是网上抓来的。”
日前又有用户指出: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分别开通金融服务即“美团月付”,欠款100多元。不少网友表示,也曾有过类似经历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,“美团月付”是一种授信付款服务,逾期会在个人征信中体现。目前,当事人表示事件已处理,被免除贷款费用,但心情仍十分复杂。
除此以外,美团近日被曝出“杀熟”事件,其实类似的事件,国内外许多互联网企业都玩过相似的套路,有一些人在淘宝或者天猫上购买东西时,可能会发现,同一款产品新用户比老用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,还有一些人使用美团点外卖时,可能会发现,自己明明购买了美团会员,但是菜品价格却比同事的高许多。
澳歌传播营销总监童阳表示:这对各大应用出现的“杀熟”套路事件,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,有的基于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性定价;也有可能根据用户消费的次数不同而差别定价,也就是说你频繁地购买一件东西时,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,对你设定的价格也会变得更高。
像这样软件通过大数据获得用户信息,但却造成信息泄露,导致用户的财产损失和差别对待。更别提一些软件没有获得用户同意直接窃取个人隐私了。
你一天要输入多少次密码?扫描多少次二维码?授权多少次APP?
……
这些日常行为,稍不注意,就可能会埋下隐患,撕开被监控或个人信息泄露的入口。所以我们高举大数据,数字化发展大旗的同时,也要保护好个人的隐私安全,不要被有野心的人有机可乘。生活中我们对一些涉及到隐私泄露的地方做出警惕:
多个平台不要使用同一个密码,尽量不要包含名字,生日,身份证号等,并且要定期修改密码。
不要扫描陌生的二维码;移动支付前,看清二维码是否有伪造的痕迹,并与商家确认。
要在官网或指定应用商店下载APP;在选择同类型APP时选用星级较高的;关注APP升级与更新,谨慎“越狱”;忽略广告弹窗。
坚决不让应用窥探你的隐私,基本不可能的。除非你用的是老式的譬如塞班机,还要不上网。只要你使用了企业的服务,那么你的信息被获取就是不可避免的。企业收集这些信息的官方理由是“为了提升个人用户体验”,而这些隐私生命和隐私政策就是最好的“遮羞布”,而这个相当于个人信息的卖身契又有多少人回去一一看,或者看懂呢?
趋势不可逆,我们在拥抱新技术带来的福利的同时,也要防范个人掉入互联网陷阱中。但要达到根本的改变,还是要通过政府尽快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,规范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权限和保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